1988年,何建中从鞍山钢铁学院冶金系压力加工专业毕业后进入包钢初轧厂。30多年来,他从基层技术员到公司首席技术专家,一路走来,始终以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奋斗在钢铁产品研发的一线,奉献自己的青春和智慧。
包钢作为长流程生产企业,产业链长且专业交互,每一项研究都离不开各个环节、每位生产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他带领的研究团队秉承“干一个产品,总结一项技术,形成一个团队”原则,面向市场,结合现场,分别在稀土耐蚀钢板、稀土特色资源无缝钢管、贝氏体钢轨等研究方向,组建以产品开发为目标的研发团队。
在开发新产品同时,他们还注重技术的总结和推广,重点解决企业“卡脖子”问题,致力于发现问题、提出方案和解决问题。研发团队率先在国内实现采用CSP工艺技术生产出X60管线钢产品;依托装备优势与技术研发结合,成功试制X80厚规格管线钢产品,中石油已批量采购应用,形成包钢特色,提高了团队整体的生产技术研发水平。
作为包钢科研队伍的一员,他兢兢业业,在科研一线潜心钻研。公司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高强韧性贝马复相贝氏体钢轨关键技术研究》,作为课题负责人,鉴于国内外没有贝氏体钢轨集中上线成熟的研究经验,于是,他与国内课题相关单位科研团队的专家教授与公司技术人员一道,针对贝氏体材料的性能特点,结合现场与线路服役条件,经过反复试验、研讨、比对,逐步攻关,试制产品性能已达到指标要求。
与钢铁研究总院、中石油钻井院合作,联合研制开发的PZ80套管产品,2020年12月,采用中石油钻井院研制的膨胀管裸眼封堵技术,该产品助力中石油在西南油气创造了我国单次膨胀管裸眼封堵最长施工记录,同时也创造了世界大管径膨胀管裸眼封堵长度的最好成绩。
“大家专业各有所长,可以把各自不同技术观点放到桌面上,讨论讨论。”他鼓励团队年轻科研工作者要认真总结、大胆尝试、勇于创新,多与现场技术专家、工程技术人员交流、探讨。正是在这无数次的“讨论”中,青年科研工作者实践能力逐步得以提升。为了保证试制钢轨生产顺行和质量稳定,他带领团队成员在生产现场认真观察、跟踪试制每批次钢轨生产,对每批试制关键技术参数了然于心,并及时与现场技术人员商量工艺优化方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予以修正。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近年何建中曾获评内蒙古自治区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自治区“草原英才”、包头市“5512工程”领军人才及“鹿城英才”多项殊荣。他表示,将继续用自己的努力工作,不断创新,打造包钢稀土特色品牌产品,为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记者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