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协专题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石榴花开 同心筑梦——我市兴边富民和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综述

来源: 发布日期:2022-08-29 点击量: 397
字体:[    ]
分享到:
打印本页

千里边境线上,一位位护边员,他们既是牧民,更是党员中心户、北疆堡垒户,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在祖国边防第一线。


红色蒙古包内,方圆几公里的各族群众,常来这里借阅图书、交流感情,把这里当成了新的共有精神家园。


专业合作社里,圈舍井然、马壮羊肥,一批批产品即将发出,众多农牧民通过合作社实现了增收致富。


现代化校园里,窗明几净、书声琅琅,各族学生穿梭其中,在这里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升腾起对未来的梦想。


这便是当下包头兴边富民和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包头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自治区党委工作要求,紧紧围绕建设“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战略定位,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推进兴边富民工程,厚植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沃土,一幅“石榴花开别样红,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动人画卷在鹿城大地、阴山南北渐次展开。



在祖国北疆第一线


筑牢安全稳定屏障


在距离哈赤山760号中蒙界碑5公里的边境线处,一户飘着五星红旗的牧户格外引人瞩目,这里就是护边员阿迪亚的家。


1981年响应国家号召参军入伍,3年后转业回到家乡达茂旗满都拉镇巴音哈少嘎查放牧,阿迪亚自愿当起了中蒙边境上的义务护边员,放牧巡边,巡边放牧,这一守就是38年。


38年来,阿迪亚已累计义务巡边达到10万公里,相当于绕赤道两圈半,上报各种信息300多条,参加军警民联合巡防100多次,协助边防派出所破获涉边案件数十起。2019年,阿迪亚获评“全国道德模范”和“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2021年获评“最美拥军人物”。


为了建设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达茂旗边境地区的每一位牧民担负起守边固边的责任。与阿迪亚一样,他们除了牧民以外还有着多重身份——党员中心户、北疆堡垒户,同时也是边防派出所设立的“草原110报警点”。


这些党员中心户、北疆堡垒户分布在达茂旗88.6公里的边境线上,用一片赤诚守护着边疆每一寸土地的安宁。而在他们为国守疆的同时,党和政府也在通过一系列举措改善着边境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


如今,从当初的漆黑一片、缺水没电,到看着家里亮起的明灯、转起来的洗衣机、电视里清晰的节目,喝上电动水泵抽出的甘甜井水,阿迪亚一家人感叹着几十年来生活质量的巨大变化。


近年来,为了改善边境地区基础设施,我市投入兴边富民行动专项资金,实施了满都拉镇边境牧户通电等一系列项目,不仅提高了守边牧民的生产生活质量,同时为他们守边巡边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新接通的电网不仅点亮了边境线上的光明,更照亮了戍边牧民的幸福路。


为把党的民族政策及时准确地传达给边境线上的农牧民,2021年,达茂旗分别在巴音敖包苏木、巴音花镇、满都拉镇、达尔汗苏木以及查干哈达边境派出所建设了五处民族政策宣传教育基地“红色蒙古包”,并配备了远程教育设备、党报党刊、民族政策宣传书籍等,最大限度地满足农牧民的精神文化和资讯信息需求。


现在,“红色蒙古包”已成为各级党员干部、边防官兵和边境广大农牧民群众的桥梁纽带,有效推动了边境各族群众守望相助、手足情深,进一步增强了各族群众的“五个认同”和坚定不移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信念。



兴边富民


点亮各族群众幸福生活


盛夏的达茂草原,绿色如茵、风光秀美。


在满都拉口岸,5辆中国制造的商品车经包头海关查验放行后,驶向蒙古国杭吉口岸。“虽然疫情对国际物流产生一定影响,但由于满都拉口岸创新推行了‘散改集’的吊装作业模式,口岸单日过货量连续创历史新高。”从事多年进出口贸易的鸿鹭报关公司负责人巴宇翔表示。


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一个桥头堡”战略定位,不断加快开放平台建设,畅通对外开放通道,壮大对外开放主体,扩大对外交流合作,全力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今年5月30日,满都拉口岸入境货物量首次突破1万吨大关;6月27日满都拉口岸入境货物量突破1.65万吨大关,创口岸开关以来历史新高。满都拉口岸的这一大步,既是包头扩大对外开放成果的体现,同时也为兴边富民、强边固边创造了良好条件。


由满都拉镇向南,位于巴音花镇乌兰宝力格嘎查的达茂旗阿拉腾洪格尔农牧业专业合作社,现代化的宽大厂房为草原带来了新活力。去年冬天,这家合作社生产出的第一批1000斤牛肉干,不到半个月就全部卖完,价格达到180元一斤。这些来自大草原的天然绿色产品,得到了市场的充分认可。


“其中很多牛肉都是就近收购牧民的,合作社有效解决了牧民牛羊的销售问题。”嘎查长布和特木尔告诉记者,现在南方牛杂市场非常火爆,下一步合作社还准备建冷库,搞牛杂、羊杂产品深加工,带动更多人增收致富。


为深入推进固边兴边富民行动,我市制定了加强山北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实施村集体经济发展、边境牧户通电、安全饮水等改善民生福祉项目77个,有力改善了民族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达茂旗百灵庙镇朵兰戈尔社区,为了给辖区居民群众提供销售农畜产品的平台,帮助他们增加收入,社区专门建立了直播带货室,邀请老师、技术人员手把手教直播员直播带货。一年时间,通过7个直播员的宣传,为牧民销售了300吨肚包肉和肉肠。


近年来,我市采取多项举措,大力扶持发展特色种养殖业、旅游、奶食品加工、民族手工艺等特色产业,积极利用互联网+实体的全新模式,提升了特色商品的知名度。从农牧民到带货网红,各族群众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润物细无声中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我是中国人,我的祖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当老师讲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时,孩子们稚嫩而响亮的声音在教室里回荡,国家荣誉感油然而生。这是达茂旗蒙古族学校一年级新生开学的第一课。


达茂旗蒙古族学校党办教师牧仁介绍,学校会定期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活动,在寓教于乐中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


“致广大而尽精微”是成事之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要做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也要做大量“润物细无声”的事情。


近年来,我市坚持把思想引导、宣传教育作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基础性、先导性工作,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干部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全过程,广泛开展人文化、大众化、实体化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各族干部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夯实各民族团结进步的思想基础。在党员领导干部中开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级各类培训班、干部讲堂、网络培训;面向全社会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宣讲;全市800个电子显示屏实时滚动播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标语、短视频。


由包头博物馆精心组织筹办的《表里山河——包头古代历史文化陈列》,通过“文明出现”“秦关汉月”“走向盛唐”“逐鹿草原”“鹿鸣北疆”五个单元、538件(套)文物,全方位、多层次地向观众展现了包头历史文化发展脉络,让各族群众在观展过程中增强文化认同,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与此同时,我市紧扣时代主题,创作了反映“齐心协力建包钢”的歌剧《双翼神马》、“三千孤儿入内蒙”的漫瀚剧《都贵玛》和弘扬王若飞烈士革命精神的话剧《为正义辩护》等一批精品剧目,受到各族群众的高度评价。全市文化战线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宣传阐释民族团结进步故事,打造了一批具有中华文化底蕴、汲取各民族文化营养、融合现代文明的文化艺术作品,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人心。


强化基层


用心浇灌民族团结之花


各族群众对党和政府工作最直观的感受来自身边的党员、干部,来自常打交道的基层组织和基层政权。


近年来,我市将着力点放在基层,使民族团结进步元素嵌入生产生活日常,将社区打造成各族群众人心凝聚、守望相助的温馨家园。


“党的要求在哪里,哪里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这是东河区回民街道办事处富圣明社区党委书记、主任张丽萍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我们是直接服务百姓的最后一公里,上级党委的精神吃不准,干活就没准心。”


按照这个方向,张丽萍带领富圣明社区着力攻克各项物业管理难题,推动以党建引领实现物业管理服务取得新成效和新突破。针对社区各族居民群众诉求多元化、复杂化,他们在线上搭建“有事帮您办”服务平台,在线下设立“有事您说话”居民服务日,实现物业服务群众“零距离”。


在达茂旗巴音花镇乌兰宝力格嘎查,嘎查长布和特木尔的办公室就在每一户牧民的家里。


这几天,布和特木尔正和其他两委委员一起,走家入户向大家讲解以草定畜的新政策。作为嘎查里土生土长的基层干部,布和特木尔总是会在第一时间,用群众最能接受的方式,把党的政策传递给大家,同时把大家的心团结在一起。


做好民族工作关键在党、关键在人。


近年来,市委认真履行主体责任,把坚持党的领导贯穿民族工作全过程,推动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市、旗县区、乡镇苏木街道、嘎查村社区四级联动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并严格落实自治区党委要求,在对旗县区和市直单位领导班子绩效考核中,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列为一级考核指标,分值比例达到15%。


“你来我家吃馓子,我去你家吃月饼。”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如今的鹿城大地,各民族群众亲如一家的情景比比皆是。


站在新起点,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包头各族干部群众守望相助、团结一心,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包头篇章,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阔步前行。(包头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