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人才 > 人物风采

榜样力量丨王旭 焊花飞舞映青春

来源:包头市科学技术协会 发布日期:2023-02-07 点击量: 2
字体:[    ]
分享到:
打印本页

在包钢股份工程服务公司焊接培训基地,燥热的空气包裹着金属气息,一名身穿厚厚焊工服的年轻人守在高温的焊机旁,伴随着刺眼的弧光、飞溅的焊渣,他的每次呼吸、移步和变换姿势都万分谨慎,焊枪在他的手中稳稳地移动。

和稳步操作形成巨大反差的是年轻人手中的“卡通”焊帽,铁锈色的焊帽上涂鸦着可爱的小恐龙,这样的反差萌也是属于这个年轻人的独特标志。这名年轻人是荣获包头市首届“工匠杯”职工职业技能竞赛焊工项目第一名、来自包钢股份工程服务公司24岁的高级技师王旭。

2019年,21岁的王旭从包头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参加工作,相较于懵懂、迷茫的毕业生,王旭对自己接下来的生活工作充满信心。

早在毕业前,全市各大企业就向学校咨询了解优秀毕业生的就业意愿,多家企业早早向王旭抛出橄榄枝,并在企业发展、员工福利、薪资待遇、职业规划等方面充分展现各自诚意,希望能将这个“电焊新星”领回自家门。经过慎重考虑,王旭选择了包钢集团。

包钢股份工程服务公司有2500余名职工,涉及高炉、液压机车、炼钢、转煤等工序,焊工就有100余人。作为企业主体工种之一,王旭负责过滤机、破碎机、真空泵等设备的维检修工作,同时,也需要对生产运营中一些突发的难题进行处理。

2021年,为进一步扩展技能技术知识,企业选送了22名技术能手到中国铁道研究院贝氏体焊接基地进行培训,王旭作为焊工技师也参加了这次铝热焊接的培训。培训上采用的焊接+正火+回火特殊铝热焊接工艺,对于他来说,是一项全新的技术挑战,如果加热时间长会导致钢轨强度降低,这无疑就是宣告焊接失败。

查资料、勤请教、上手做,在无数失败操作堆积起无数经验时,“改善焊缝组织”这一概念出现在了王旭的脑海中。王旭边焊接操作,边对照课本,他把在校期间学习的理论知识和以往参加各种技能大赛的经验成功结合到这次铝热焊接的工序中。终于,在一个多月的学习中,他准确掌握了这个全新的焊接技能。

认识王旭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就是他的爱学习和对各种疑难问题善于“刨根问底”。作为传统工种,电焊实操看似简单,但在新时期却对技术工人提出了新要求,包括电学、金属学、化学、热处理等在内的各类综合知识都需要具备。

“他总能第一时间到”,说起自己的“小师傅”,和王旭同一班组的杨帅眼中多了份崇拜。杨帅说,生产任务中自己遇到什么急难问题搞不定,总是第一时间向王旭求助,而王旭也总是第一时间赶到,第一时间解决。虽是同龄人,但王旭身上那份吃得了苦、受得了累的闪光成为了工友们、小徒弟们对标学习的标尺,成为班组内、企业里响当当的实力派。

为了提高铝热焊接小组其他人员的技术操作水平,王旭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技能成果的同时,还主动承担起班组内的培训工作,随时随地教大家如何准确判断事故原因,如何巧妙快速处理故障等,并在现场为大家讲解专业理论知识。在青年职工参加的企业“青创”工作室里,年轻的王旭也逐渐成为了中坚力量,向技能大师认真学习、虚心讨教,和工作室成员切磋技艺、发明创新,向工友徒弟传授经验、共同提高。

作为王旭的师傅,包钢股份工程服务公司动供作业部的王俊伟对这个自己一手带出来的爱徒欣赏有加。王俊伟说,从校园到企业,王旭参加过大大小小各类技能比赛已有十多次,这对于一个24岁的青年来说是十足难得的。

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从学生、学徒到师傅,从技能“菜鸟”到高级技师,精益求精、勤学苦练、不耻下问的品质是王旭身上闪亮的标签,以王旭为代表的新时代工人也让大家看到了年轻劳动者对工匠精神的传承和创新,更让技能成才、技能报国成为新时期广大青年的目标追求。

来源:包头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