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普及 > 科普资讯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过的文化遗产——西溪国家湿地公园

来源:学习时报 发布日期:2024-05-21 点击量: 65
字体:[    ]
分享到:
打印本页

2020年3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浙江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沿着绿堤、福堤,察看湿地保护利用情况。途经炒制龙井茶和出售本地特色的文创产品摊位,习近平总书记上前观摩,鼓励他们把传统手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好。

作为国内首个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注重文化”一直是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不仅丰富了西溪湿地的内涵,还提升了西溪湿地的品位,奠定了西溪湿地在全国湿地中的独特地位。

(一)

西溪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部,是一处历史悠久、水道如巷、河汊如网、诸岛棋布的湿地,其源头可追溯至良渚文化时期。据文献记载,西溪大致经历了汉晋形成、唐宋发展、明清全盛的演进阶段,并孕育了“龙舟胜会”“碧潭网鱼”“竹林挖笋”“清明野餐”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留下了千斤漾、龙舟渡、秋水庵、神道寺、梅竹山庄等为数众多的名胜古迹。其中,蒋村“龙舟胜会”还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蒋村的龙舟胜会始自唐代,盛于南宋,至明清时尤盛。相传乾隆南巡时到过这里,看了龙舟竞渡后十分高兴,亲口封之为“龙舟胜会”。自此,西溪龙舟声名远播,每年端午节龙舟胜会时,河道两岸总是人声鼎沸、热闹非常。

在历史上,西溪因生态资源丰富、自然景观优雅、文化积淀深厚,曾与西湖、西泠并称杭州“三西”,吸引了众多帝王将相、文人墨客为之驻足,为之沉醉,为之挥毫。李商隐、温庭筠、苏轼、张岱、厉鹗、董其昌、秦观、唐寅、康有为、郁达夫等一大批诗人、画家、作家都青睐西溪,或游历,或寓居,留下了一大批精美的诗文、楹联、碑文、游记等。著名小说家施耐庵更以西溪为背景地,写下了传世名著《水浒传》。相传宋高宗南迁杭州后,曾途经西溪并被其优美景色所吸引,一度想将皇宫建在这里,最后出于军事角度考虑选择了凤凰山,但他对西溪还是恋恋不舍,情不自禁地说出了“西溪且留下”这句话。从此以后,“西溪且留下”成为西溪湿地最经典的代名词,令无数人为之心驰神往。

(二)

很长一段时间里,在城市扩张、人口增多、生产生活污染等因素的影响下,西溪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不断消失,西溪文脉面临重大危机。为了更好地保护西溪湿地,杭州市委、市政府最终于2003年启动了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并得到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的肯定和支持。工程遵循“生态优先、最小干预、修旧如旧、注重文化、可持续发展和以民为本”六大原则,通过农居搬迁、河道清淤、植物复种、生态驳坎修复、房屋整修等各种措施,对西溪湿地的水体、地貌、动植物资源、民俗风物、历史文化等进行科学保护和恢复。工程共分三期,历时7年,于2010年顺利完成。

为了保护好西溪文脉,工程始终坚持文化工作“前期介入、中期监督、后期管理”的方针,专门成立了文化调研和文化遗存挖掘两大工作机构,对西溪的历史文化和文化遗存开展了实地考察、历史考证、编辑书籍、恢复遗存等大量工作。先后编辑出版了《西溪文化系列丛书》《西溪纪胜》等书籍,发现了厉鹗祠堂碑刻等许多珍贵的碑刻、浮雕等文化遗存。征集到水车、纺车、稻桶等农耕用具和梳妆台、脚盆、托盘、菜橱等湿地原住民生活用品1600余件。开展了西溪民俗文化保护和历史典故、传说挖掘工作。恢复和重建了秋雪庵、烟水庵、西溪梅墅、梅竹山庄、西溪水阁、曲水庵、高庄、河渚街、洪钟别业等人文景观。通过这些保护工作,西溪再次获得了生机,再度被“且留下”,并于2012年成为中国首个国家5A级景区的国家湿地公园。

(三)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保护与文化建设被摆到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的突出位置,西溪湿地的保护与修复也因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一时期,西溪的水质持续提升,物种不断丰富,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文化旅游、文创产品、科技赋能等形式得到进一步的挖掘和展示。2020年3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考察时强调,“发展旅游不能牺牲生态环境,不能搞过度商业化开发,不能搞一些影响生态环境的建筑,更不能搞私人会所,让公园成为人民群众共享的绿色空间”,并指出,“要把保护好西湖和西溪湿地作为杭州城市发展和治理的鲜明导向,统筹好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布局,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的宜居城市方面创造更多经验”。

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杭州市近年来按照“山水相融、湖城合璧、拥江枕河、人水相亲”的发展理念,坚决破除“碎片化”现象,优化调整管理体制机制,形成西湖、西溪一体化保护的强大合力。通过这些举措,西溪湿地正日益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之中,逐步实现“去景区化”,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格局。如今,到河渚街,既可以欣赏“万塘揽胜”景观,也可以观看非物质文化遗产西溪小花篮制作的全过程;到西溪人家,既可以感受静谧的湿地美景,也可以看到婚嫁、桑蚕、渔耕等传统习俗。而贯穿四季的探梅节、花朝节、龙舟节、火柿节等西溪传统节日,还可以让人体验“黄橙红柿紫菱角,不羡人间万户侯”的意趣。正是在这种城市与生态融合、传统与当下交融的过程中,“西溪且留下”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和表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