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人才 > 弘扬科学家精神

科学家精神 | 马远良:中国航空声纳装备技术领域的开创者和领军人

来源:北京科协 发布日期:2024-07-24 点击量: 7
字体:[    ]
分享到:
打印本页
他专攻海洋声学和声纳工程技术,为我国的航海工程科技事业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标志性成果。
他作为我国水中兵器学科第一位博士生导师,培养出我国第一位该学科的工学博士。
图片来源:西北工业大学航海学院
他就是水声工程与信息处理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马远良。7月15日正值他的生日,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故事。
开启水声生涯
1938年7月15日,马远良出生于四川隆昌县的一代乡村名医之家,自幼勤奋好学。1950年考入四川隆昌中学,1953年升入高中,学习成绩优异。
1956年,马远良被选拔为留学预备生。后因中苏关系恶化,学校通知保送他去西北工学院学习国家急需的“特种专业”—— 鱼雷设计专业,投身国防建设。原本一心想报考北大物理系的马远良,服从祖国需要,把这个“特种专业”作为第一志愿并被录取,成为我国普通高校中第一届鱼雷专业的学生。马远良的水声生涯也自此开启。
1957年10月,西北工学院和西安航空学院在西安合并,成立西北工业大学。
1958年,西北工业大学决定开办水声工程专业,马远良等8名同学被抽调出来,派往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插班学习。
马远良在哈军工接受了严格、正规的专业教育和政治教育,在校学习期间,他和同伴们在老师们的指导下,完成了“K4声管测量装置”的研制,被哈军工海军工程系选为国庆十周年的献礼成果之一,放在海军工程系大厅展出并安装到水声专业的实验室。这是马远良首次参与科研工作,培养了他对科研工作的强烈爱好和自信心。
1961年初,马远良回到西工大,参与教学工作,积蓄力量。1965年春,国防科技发展十二年规划列入了航空声纳项目,要求西工大承担我国第一代直升机吊放声纳的研制任务。学校组建了我国第一个专门从事航空声纳的研究室,马远良被任命为主管技术工作的副主任,担任“352项目”总设计师。
1976年吊放声纳研制成功时的马远良
图片来源:西北工业大学
马远良与同伴们不畏艰难,解决了一系列技术难题,于1976年完成研制任务,通过了技术鉴定和国家级设计定型,填补了国防科技一项空白。这项任务的完成,对我国航空声纳领域的装备技术发展和人才培养起到了奠基的作用。
我们一定要比他们做得更好
1978年11月至1979年3月,马远良应邀加入海军赴法国技术考察团,详细考察了法国的吊放声纳和空投鱼雷,观察了对方在地中海和大西洋比斯开湾的海上演示。面对国外的先进技术,他暗自下定决心:我们一定要比他们做得更好。
回国以后,他在同事们的支持下,提出了在已有基础上大幅度提高声纳性能的创新技术方案,参与研发SKD-41A型声纳项目。在1981年初春的海上试验中,项目获得令人振奋的结果——探测潜艇的作用距离达到赴法考察所见美、法同类装备的2-3倍。
图片来源:西北工业大学
1981-1983年期间,马远良到英国拉芙堡理工大学进修水声信号处理。在那里夜以继日地学习和研究,马远良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就完成了四个研究课题。
1983-1984年期间,马远良还组织了全国首次有关水下噪声控制的国外专家讲学,安排接待了前来帮助西工大进行水洞调试的加州喷气推进实验室专家,兼作英语翻译,并于1984年秋,马远良申请获准了他的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时称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基金)。
1992年,又一项为某型进口反潜直升机量身打造吊放声纳的研制任务落实到西工大。马远良不辞辛劳,深入现场,常常奔波于校内消声水池实验台、浙江千岛湖水声实验场、哈飞直升机试验站,以及青岛、大连的海上试验场所。他带领研制组周密细致地解决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使先进的设计方案得以完全实现,发挥了既做领军者又做实干家的模范作用。
马远良在我国的航海工程领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标志性成果。他在海洋声学、信号与信息处理等领域主持完成30多项重大技术课题,获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合作出版专著和统编教材3部,发表论文300余篇。他主持了多种型号的航空声纳研制,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航空声纳装备技术领域的开创者和领军人。
2003年,由于在工程科技领域的重大成就和对国防建设的重大贡献,马远良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培养出我国第一位水中兵器博士
马远良的育人成果与科研成果相得益彰。在科研工作中,他肩负国家使命,越战越勇,硕果累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他牢记大学的根本使命,热爱教书,精心育人,桃李葱茏。他创建了我国第一个水中兵器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是我国水中兵器学科第一位博士生导师,培养出我国第一位该学科的工学博士。
马远良与学生   图片来源: 西北工业大学航海学院
马远良还十分重视研究生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交流研究心得、开展学术活动、参加外场实验,让他们受到科学研究的实际锻炼,提高综合素质。他经常对学生说,无论做什么事情,都需要专心,一心不可二用。
但对于科研工作者而言,仅仅专心是不够的,面对所研究的难题,还必须钻进去,做到全神贯注、心无旁骛、绞尽脑汁、坚持不懈,才有可能获得新的突破,实现理论或技术的创新,使自己长期探索的科技难题得到解决。这些是科技工作者必须具备的优良品格,也是优良学风的具体体现。任何人,要想在科研工作中有所成就,都应该从青少年时代开始,毕生坚持、努力修炼这种精神。
新世纪以来,伴随着项目的推进,科研团队中的新生力量已经迅速地成长起来。在海空搏风击浪的畅游和翱翔中,一大批优秀的硕士生、博士生和博士后已独当一面。如今,他的团队及众弟子已经向深海进发,那里正悄悄地酝酿着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