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海岸线长达3.2万多公里。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程大学教授杨士莪,是一个响彻中国水声界的名字。
作为我国水声工程学科奠基人和水声科技事业开拓者之一,杨士莪秉承“哈军工”优良传统,全力投身水声科学研究,带领团队攻克了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推动实现了重大创新突破,完成了由我国科学家首次独立指挥和实施的大型深海水声综合考察任务,将毕生心血奉献给祖国。
“做人做事做学问,为船为海为国防”,一大批国家急需的水声人才在他的感召下,践行强国梦想,守卫万里海疆。
1960年,杨士莪在回国后选择白手起家,在哈军工创建了我国第一个理工结合、配套完整、为国家战略服务的综合性水声工程专业。他挤出时间钻研理论,编写教材,推出了国际上最早集中论述水下噪声机理的著作《水下噪声原理》,国内最早的声学理论著作《声学原理》,以及《水声传播原理》等课程和教材。
70年多来,中国水声学科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常规到精专,杨士莪始终引领前行。无论是海洋矿产勘探、船舶导航、水下作业等海洋资源开发,还是海疆保卫重任,都离不开水声学,离不开他所打下的基础。
“海洋是我们的‘蓝色国土’,需要每个人爱护、保护、守护。”在数十年的教学和人才培养中,杨士莪热衷将海洋理念传递给人们。
直到耄耋之年,他依旧投身教学科研一线,坚持为本科生上课,并且几乎都是站着讲课,被称为“一站到底”的“90后院士”。
写工整的板书、讲前沿的知识,目光平和、声如洪钟,慢条斯理、充满睿智……每当课堂结束,不少学生起立鼓掌,还有的冲上讲台请教问题、与他合影,他都一一应下。
学生们说,请他审阅论文,一两天就能得到反馈,修改意见写得清清楚楚。有时他到外地开会,只要一回校,第一件事就是把耽误的课补上。
同事们说,几乎没见过他发脾气,但他不怒自威;也未见他流露疲态或者慌乱,他总是指挥若定、沉着果断。
据统计,杨士莪累计培养了110多名水声专业硕士、博士研究生,其中多数已经成长为科研及学术骨干,我国水声领域的三名中国工程院院士都曾受他指导。他曾获评“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龙江楷模”等称号。
“教育就是传道授业解惑,受过教训、栽过跟头的人应该帮助年轻人少走弯路”“要把理论研究与工程实际联系起来,要把个人的前途和国家的需要结合起来”……
如今,铭记他的初心,追寻他的脚步,一大批能挑大梁、担重任的科技人才乘风破浪、砥砺前行,为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