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人才 > 人物风采

榜样力量丨徐占宇:匠心“智”造 技能报国

来源:包头新闻网 发布日期:2024-11-11 点击量: 10
字体:[    ]
分享到:
打印本页

“我眼中的师傅就像一位热心好大哥,在工作中碰到不懂的问题,师傅总是亲自带我们下车间手把手地指导,但师傅又是一个特别‘钻’的人,碰到科研问题时,他会夜以继日地研究,直到攻破技术问题。”这是徒弟宋宇佳对师傅徐占宇的评价。

徐占宇是中国北方稀土(集团)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冶炼分公司技术中心的一名实验员。自2009年7月参加工作以来,徐占宇一直从事一线生产、实验工作,他认真钻研工艺细节,勤于思考、注重积累工作经验,在所负责和参与的多项科研、技术改造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逐渐从岗位操作人员成长为标准化作业技术能手,主要参与公司科研课题实验阶段、技术攻关、工艺优化和解决现场生产问题等工作,成立了“徐占宇技能大师工作室”,先后在2019年包头市级稀土萃取工职业技能竞赛、2020年自治区稀土化工操作工技能比赛中荣获第一名,获评“全区技术能手”“包头工匠”“稀土工匠”“全国机械冶金建材行业工匠”等荣誉称号。

2016年,徐占宇与其他技术人员加班加点、攻坚克难,共同研究出了采用碳酸氢铵+氨水作为混合沉淀剂制备稀土正碳酸盐,实现了氨水能够回用于沉淀生产线,达到了氨氮循环利用的目的。2021年,徐占宇提出的项目《小粒度氧化镧生产工艺的改进》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氧化镧生产工艺,使用物理方法控制粒度,减少了小粒度氧化镧生产过程中用水、排水量以及蒸汽的消耗,该项目创造经济效益139万元/年。2023年,徐占宇以第二负责人身份完成的《万吨级轻稀土碳酸盐连续化生产工艺研究及产业化》项目原创性地提出了碳酸稀土连续生产工艺,实现了碳酸稀土的连续生产。

“由于生产工艺进行了调整,目前我们重点攻关项目是《氨水和二氧化碳合成沉淀剂》,该项目致力于解决生产过程中过剩的氨水,再把过剩的氨水回用到生产工序中,保证上下游工序中水的平衡与铵资源的循环利用,确保生产顺利进行。”徐占宇介绍,“整个项目中所应用的技术和设备均为团队自主研发设计,该项目顺利实施后,将创造经济效益300万元/年。”

为了让生产稳定顺行,徐占宇扎根生产一线,白天观察记录,掌握第一手资料;晚上学习理论,用理论印证实际生产。“我不想浪费一点时间,吃饭、睡觉都想着怎么优化工艺。”徐占宇说,“凳子上就像是有钉子,我不敢坐。”面对棘手的技术问题,徐占宇也总是笑着说:“只要能让设备正常运转,再苦再难我也要坚持,劳动人民最光荣。”

在公司“师带徒”的培养模式下,徐占宇被师傅包钢(集团)公司首席技能大师、“稀土工匠”张文斌的一颗“务实肯干、坚持不懈、精雕细琢”的匠心影响着。现在,徐占宇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韧劲又将影响着下一代高技能人才,让更多高技能人才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

谈及未来发展,徐占宇信心满满:“我将立足自身岗位,不断提升业务能力,带领团队通过科技研发、优化工艺等方式,持续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推进产品质量、效益双提升,为包头社会经济发展贡献智慧力量。”


图片


谈及未来发展,徐占宇信心满满:“我将立足自身岗位,不断提升业务能力,带领团队通过科技研发、优化工艺等方式,持续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推进产品质量、效益双提升,为包头社会经济发展贡献智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