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人才 > 人物风采

榜样力量丨高磊 让“焊花”在西部盛放

来源:包头日报 发布日期:2025-03-06 点击量: 5
字体:[    ]
分享到:
打印本页

“太牛了!咱们的电焊工竟然上了央视!”

2月26日,央视新闻频道CCTV-13《新闻直播间》“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专栏以《内蒙古90后“钢铁裁缝”为重点工程保驾护航》为题,报道了中国二冶钢结构工程技术分公司电焊工高级技师高磊投身西部建设不断挑战焊接技术高峰的故事,周围同事都为他感到自豪,纷纷为年轻的高磊点赞加油。

央视聚焦内蒙古90后“钢铁裁缝”

高磊 让“焊花”在西部盛放

到西部建功立业,用行动报效祖国。如今,当一些年轻人的目光正被西部吸引,年仅26岁、拥有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北疆工匠等荣誉称号的高磊已经在广袤的内蒙古大地上以梦为马,让炽热的焊花在西部盛放。

走!回西部去

西部是家,更是归途。

2014年,16岁的高磊从家乡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来到包头机械工业职业技术学校,就读焊接技术专业。

包头作为工业城市,不仅产业基础雄厚,还有着良好的职业技术教育资源,更成为产业技术人才快速成长的摇篮。从到包头机械工业职业技术学校学习开始,高磊便感受着包头对于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视。一学期后,经层层选拔,他顺利进入高级技工班,师从国家级技能大师刘文东。

“我的老师就是一名非常杰出的工匠,从这里也走出去很多优秀的师哥,他们后来都成为高技能人才。”榜样离自己如此之近,高磊当时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学、好好干,将来成为和他们一样优秀的技术人才。

心中有方向,脚下有力量。天生好强的他每天一下课,便钻进车间里,打磨、固定、焊接、检验……日复一日反复练习。虽然身上经常被灼伤,但他开始一点点摸到窍门并且爱上了这一行。之后,他顺利进入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习。

从中职到高职,在百般磨砺中,高磊懂得了“技能成才 技能报国”的意义,开启了技能改变命运的“逆袭”之路。

“当时,学校会给我们提供很多参加技能比赛的机会,各种技术技能人员聚集在一起,大家一起交流经验、取长补短,进步特别快。”

从校级比赛到市级比赛,再到省级比赛直至走向全国性大赛。一路走来,在大大小小的比赛中,高磊取得了令他自己都想不到的骄人成绩。

2017年,高磊荣获内蒙古焊工技能大赛第一名。

2018年,他参加了被誉为“世界技能奥林匹克”的世界技能大赛。在7月的酷热中,他身着厚重的焊接服,18个小时内完成4个模块的焊接,获得全国银奖。

高磊用实际行动诠释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劳模精神”。

同年,年仅20岁的高磊成为一名年轻的电焊工高级技师。

青春与高温、烟雾、焊花为伴,每一滴汗水,都成为通往梦想的铺路石。那些年为了提升技术,高磊的春节几乎都是在车间里度过的,而热水泡饺子的“作料”,就是车间里久久无法消散的烟尘。

从包头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高磊受到众多企业的青睐。2018年,他进入青岛一家外资企业工作。虽然那里待遇优厚,生活条件也很好,但高磊心中始终放不下的,还是让他真正成长成才的福地——西部的包头。

2019年,中国二冶集团向高磊抛出橄榄枝,希望他能回到包头施展才华。

走!回西部去。高磊毅然决然地投入包头的怀抱。

“我是从包头学到的本领和技术,所以还是想回到西部去,回到内蒙古。”高磊说,通过专业性技术人才引进方式他重回包头,也拥有了更好的发展机遇和平台。

西部是个大舞台

在高磊眼中,西部才是年轻人成才的沃土、奋斗的疆场。在这里,他的青春和焊花同样火热。

特别是加入到成立于1956年、具有“四特四甲”资质的中国二冶后,跟随着企业向外拓展的脚步,高磊感觉自己的舞台更大了。

“中国二冶的第一代建设者大多是从全国各地来到西部的建设者,这也让我从内心深处产生了更强烈的共鸣,有了更浓厚的西部情结。”

而不同工程、多个项目中的技术攻坚与突破,像一个更大的熔炉,一次次淬炼,让年轻的高磊百炼成钢。

2021年,他参与了兰州柴家峡黄河大桥国家重点工程建设。该工程作为国内半径最小、跨度最大的“S”型曲线跨黄河钢结构斜拉桥,工程全长1250米,主塔高115.5米,属于特大桥工程。当时,一处桥梁箱体内部有焊缝缺陷,需仰脸焊接。高磊主动请缨,攻克这个难关。

“焊接时温度高达40多度,热得人无法呼吸,我硬是咬着牙完成任务。”让高磊高兴的是,之后经第三方检验,焊缝检测一次合格率为95.5%,成形和质量也得到了在场专家的认可。

2022年,高磊带领10名焊工赴福建参与大东海精品钢铁工程施工项目时,焊缝检测一次合格率达到了99.5%。

做“钢”的事,要靠“钢”的本领。在高磊看来,焊工首先把自己锻造成一块“好钢”,“你不仅要学会技术,学会吃苦,还得有超凡的毅力和耐心。”

近年来,他在多个重大建设任务中挑起大梁,持续不断挑战着焊接技术的最高峰。2023年,高磊带领团队通过大量的焊接试验,成功制定出高性能钢的焊接工艺,做出了工艺试件,一次合格率达到95%以上,并应用于包头市G110国道快速路工程。

实战中攻坚克难,比拼中一路繁花。在此期间,他先后参加了数十场国内外技能大赛,获得2020年“一带一路”嘉克通用技术杯国际焊接大赛二等奖、2021年第十五届全国工程建设系统职业技能竞赛焊工个人单项金奖、2023年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优胜奖,第一届内蒙古技能大奖等殊荣,并顺利取得国际焊接技师证书。

心系西部,奉献西部,包头也把更多的荣耀和机会给予了年轻的他。90后的高磊如今不仅是中国共青团十九大代表、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北疆工匠,还建起了自己的大师工作室,带领团队继续钻研各类难题,向技术更高峰攀登。

“焊接就像在钢铁上缝缝补补,这些‘钢铁裁缝’一样的技术工人,是支撑西部乃至中国制造的重要力量。”央视报道里的这句话,道出像高磊这样扎根西部、奉献西部年轻人的真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