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电话铃响起,包头市蒙中医院普外肿瘤外科主任郝宏志又一次奔向手术室。一双灵巧的手,一片薄薄的柳叶刀,一份敢于创新的勇气,一颗对患者生命的敬畏之心,一种吃苦耐劳、拼搏奉献的医者精神,构成了他“又忙又有挑战”的日常。
“眼里看的是病,心里想的是人。”从患者角度出发,从医二十多年来,郝宏志一直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医者的初心。
医者匠心 不断实现技术新突破
去年11月中旬,包头的天气骤冷,但在市蒙中医院普外肿瘤外科病房里,迎来新生的张大爷心里却是暖暖的。出院、拆线、复查,困扰他许久的肿瘤问题解决了,让他在寒冬里看到了如春的希望。
73岁的张大爷原本是胰头癌患者,这种起源于胰腺头部恶性程度极高的消化系统肿瘤,向来有“癌中之王”之称。如果不手术,肿瘤会持续压迫胆管导致胆汁无法排出,肝功能迅速衰竭,生存期非常短暂,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最佳方案。但棘手的是,张大爷因为高龄心肺功能差,体质极度虚弱,迟迟达不到手术标准。
面对这一高龄复杂病例,市蒙中医院普外肿瘤外科迅速启动多学科会诊,协同呼吸内科、心内科和麻醉科进行了充分的评估,“评估后,我们认为心肺功能虽弱,但并非完全没有机会。”郝宏志没有轻言放弃。他充分利用医院中西医结合的优势,为患者量身定制调理方案,通过中医药改善心功能,纠正肺功能……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准备,患者身体状态达到手术窗口期。
据了解,胰腺周边有丰富的血管交通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涉及整个上消化道重建,相对其他消化道肿瘤根治手术,不仅要规范根治肿瘤,控制出血,更要高质量地完成多处消化道吻合重建,是普通外科最为复杂、难度最高、最有风险性的标志性手术之一。手术中,由普外肿瘤外科李明章教授和郝宏志组成的手术团队,在技术创新和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加持下,摒弃了传统25厘米的直切口,采用改良的“反L型弧形切口”,不仅降低了术后切口疝的风险,同时获得了更佳的手术视野。最终,肿瘤被完整切除,这台标志性的高难度手术仅用了约3小时,远低于行业普遍的6至8小时。术后17天,老人顺利出院,半年多来恢复良好。
“年龄这么大了还要做手术,风险也太大了吧,别折腾了!”这是不少人发现胰腺癌后的第一反应。但在郝宏志看来,这其实是大家认识上的一个误区。“胰腺癌恶性程度高,但患者如果能够接受根治性手术切除,获益会很大。”郝宏志感慨,“过去,只有很少的患者有机会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术后能长期生存的比例更低。但随着技术革新和围手术期管理的进步,让更多患者有了生的希望。”仅去年一年,他和团队就完成了20例胰肠切除术和7例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均为代表外科顶尖水平的四级手术。
医病医心 “一站式”管理克顽疾
现代医学治疗肿瘤的手段越来越多样化,手术、放化疗、免疫治疗……“刚猛”的招数在精准击杀肿瘤之余,也可能出现“自损八百”的副作用,这时往往需要“内功浑厚”的中医来扶正托底。
“肿瘤发病原因复杂,所以治疗过程中就要遵循‘全方位、全周期’健康管理理念。”虽然是天天拿手术刀的西医,但郝宏志却坚持“一切为了患者,手段不分中西”的服务理念,让治疗手段更全面,患者获益更大。依托市蒙中医院传统优势,科室不断丰富技术手段,将中西医结合贯穿治疗始终:术前用中药调理情绪、改善睡眠;术后用针灸、穴位按摩促进排气、减轻疼痛;对于化疗患者,运用中医药减轻副反应。即使是面对晚期胰腺癌患者,他们也致力于通过中西医结合手段改善营养、缓解腹水疼痛。目前,该理念已常规应用到医院肿瘤患者的治疗中,提高了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保证了患者治疗期间的生活质量。
“此外,很多患者确诊肿瘤后,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对治疗极其不利。”郝宏志介绍,“临床上我们遇到过肺癌患者,手术很成功,但心理垮了,后期恢复很差。也遇到过食管癌广泛转移的高龄老人,心态豁达,配合中西医和蒙医心身医学调理,带瘤生存状态良好。”这两个对比鲜明的病例让他深刻认识到:“治疗疾病时,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与对抗疾病本身同等重要。”因此,针对肿瘤患者普遍存在的巨大心理压力的问题,科室还配备有多名持证心理咨询师,将心理疏导纳入常规诊疗流程,在治疗过程中注重人文关怀,积极探索身心同调的防治模式。
在郝宏志看来,医疗不仅是技术的运用,更是心灵的抚慰。今年初,一个体重仅30多斤的8岁小女孩因急性阑尾炎需紧急手术,巨大的恐惧让她难以承受。郝宏志团队立刻启动“特殊流程”:护士长温柔安抚的同时,专人为其父母进行专业消毒程序,让他们能穿着消毒手术衣全程陪伴进入手术室。手术本身也极尽微创,与腹腔镜效果对比后,最终采用仅3厘米的小切口完成整个手术,术后几乎看不到明显疤痕。“强行把孩子按在推车上推进手术室,太不人道。让孩子在父母陪伴下减少恐惧,是我们能给予的最基本的关怀。”郝宏志说。这种“父母陪护进手术室”的人性化举措,已成为科室针对特殊儿童患者的常规。
医者仁心 让随访成为“治疗” 的一部分
“甲状腺结节≠甲状腺癌”,这是郝宏志团队在科普讲座中重复最多的一句话。“即使是4A类结节,也有很大一部分边界清晰、无钙化,按照最新指南完全可以随访观察。五年前我们可能会建议手术,但现在我们更相信‘时间的判断’。”
如今,科室遵循“分层管理”原则,低危结节(<1cm、无高危超声特征)纳入“绿色随访通道”,通过定期超声监测与疏肝理气中药内服等中医调理,部分患者结节甚至缩小消失;短期内迅速长大的可疑恶性结节通过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确认性质,避免漏诊;确实需手术患者推行“最小化创伤”理念。
“甲状腺癌多数为惰性肿瘤,过度治疗可能导致甲状腺功能低下、喉返神经损伤等并发症。”郝宏志强调,“我们的目标是让真正需要手术的患者获得根治,让无须手术的患者免于焦虑。”
多年来,郝宏志一直重视临床与科研相结合,广泛开展了头颈、乳腺肿瘤方面的多种综合治疗方法,效果显著,发表相关医学论文十余篇,主研的《多功能保留在甲状腺癌中的应用和推广》获科委颁发的国内领先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