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传承既以师授为径,更以家庭为脉。在市蒙中医院,有一对双胞胎兄弟,他们在各自科室发光发热:哥哥付建霆深耕消化内科,弟弟付剑楠则专注儿科领域。虽身处不同科室,这对出身中医世家的兄弟,在中西医结合的道路上相互影响、彼此成就,用各自的专业实践诠释着中医学与现代医学融合的力量。
付剑楠:“辨证求因用药,每个患儿都要个体施治”
几个月前,付剑楠收治了一位8岁的小男孩,持续高热咳嗽3周,使用抗生素治疗没有见效,胸部CT显示已经出现“白肺”改变。针对患儿的病症,付剑楠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西医方面调整抗生素为多西环素联合糖皮质激素控制炎症反应,中医辨证患儿为痰热壅肺,给予汤药配合穴位贴敷和中药雾化吸入。经过5天治疗,患儿体温恢复正常。2周后,肺部炎症明显吸收。“这个案例也充分展现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在重症肺炎中的协同增效作用。”付剑楠说。
由于儿童呼吸道较为脆弱,“咳嗽时间长”成为儿科收治患儿的常见病症。之前,一位4岁患儿因持续咳嗽半年到市蒙中医院就诊。经中医辨证确诊为肝郁气滞、肺失肃降证型。付剑楠采用中药内服,配合小儿推拿和心理疏导等综合疗法。持续治疗8周后,咳嗽得以缓解。付剑楠介绍,对于儿童慢性咳嗽这一复杂病症,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针对不同病因采取精准治疗策略,通过中药调理改善患儿体质,降低复发率,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诊疗过程中,面对无法准确表达病情以及随时会情绪失控的小患者,付剑楠以耐心与幽默化解着诊疗难题。然而有时,比孩子更加焦虑的是家长,接诊过程中,付剑楠经常遇到家长因过度焦虑孩子病情,特别是对发热的恐惧而盲目用药的情况。在治疗方面,很多家长则存在着不小的误区,比如认为抗生素对所有呼吸道感染都有效,实际上这些药物对支原体感染无效;忽视流感特效药在发病48小时内使用的最佳时机;对水痘等传染病的隔离时间认识不足,不了解其较长的传染期;对儿童生长发育问题如性早熟的早期干预重要性认识不足等。在为患儿治疗疾病的同时,付剑楠也会帮助家长提高健康认知,尽可能从专业角度缓解家长焦虑,在一次次诊疗中传递着科学的育儿与就医理念。
在“90后”“儿科”“男大夫”这些标签背后,付剑楠书写着对儿科事业的热爱与担当。在儿科领域,这样年轻而专业的力量,正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付建霆:“既要精通微创手术,也要深研中医调理”
ERCP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黄金标准术式,尤其适用于高龄、基础疾病多、无法耐受传统开腹手术的患者。这项技术不仅显著减轻了患者痛苦,更将手术创伤降至最低,大大缩短了术后恢复时间。
深知这项技术的重要性,多年来,哥哥付建霆潜心钻研ERCP的每一个操作细节。从最初观摩专家手术时的全神贯注,到后来在模型上反复练习的废寝忘食,再到完成手术的从容不迫,他一步一个脚印地提升着自己的技术水平。正是这种精益求精的执业态度,使他成功为众多胆总管多发结石患者解除了病痛。提升ERCP手术技术水平的同时,付建霆也将中医整体观融入围手术期管理,通过中药调理改善患者体质,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
“在门诊时,我总会反复叮嘱患者要建立规律的生活作息和科学的饮食习惯。”付建霆表示,对于符合指征的患者,会采用中药汤剂等中医综合疗法进行体质调理。临床数据显示,这种多管齐下的治疗方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胆囊炎的复发率。
自2016年一同入职市蒙中医院起,付建霆和付剑楠这对双胞胎兄弟便携手开启了一段独特的医者人生。诊室里,他们是严谨专业的医生;休息时,他们是无话不谈的知己。正是这份深厚的兄弟情谊与共同的职业追求,让他们在医学道路上相互扶持、共同成长。他们用专业诠释医者仁心,用默契书写兄弟情深,在守护患者健康的道路上并肩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