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人才 > 人物风采

榜样力量丨于正心:永葆初心 不忘使命

来源:包头新闻网 发布日期:2023-12-18 点击量: 360
字体:[    ]
分享到:
打印本页

银发梳得一丝不苟,着装干净整洁,谈起国防事业时眼睛炯炯有神,虽然已经88岁高龄,却还在为国防教育事业发挥着余热,他就是北重集团原科研所所长、项目总设计师于正心。60多年来,于正心始终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用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为包头兵工事业的发展作出突出贡献。

于正心出生于1935年10月24日,是山东省滨州市人,大学就读于现在的北京理工大学(原北京工业学院)火炮自动控制专业。1958年,怀揣着强军强国梦的他,积极响应国家“到边疆去,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毫不犹豫地在毕业志愿书上写下了“包头”二字,带着为国防现代化奋斗的激情来到北重集团工作。

他深知国防要想独立自主,必须掌握核心技术。白天跟着苏联专家学习,下班后,将自己关在没有天窗的厂房地下室里安装试验台,进行试验调试。他想,国家要强大,那必须得有自己的核心技术,自己要不断地努力,才能为强军强国贡献力量。

120毫米口径的反坦克炮是于正心负责的一款自主研发的武器。他介绍,在20世纪70年代、80年代的时候,苏联装备了先进的T-72坦克,在当时,这一型号坦克我国没有一种火炮能够打穿它。兵器集团集中力量,着力研制能够打穿T-72坦克的高膛压火炮。“这个任务,我们厂领导就全权交由我做技术上的负责人,我就和所里的技术人员共同攻克了许多关键技术。这个产品完全就是利用我们国家自己的技术研制生产的。”于老自豪地说道。

这个产品在国庆50周年阅兵时出了一个方队,接受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后来,120毫米火炮定型以后,正式装备了部队,填补了我国大口径反坦克炮的空白,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1年12月,于正心在人民大会堂领取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的奖状。

退休后,于正心出版了《于正心论文集》,收录了自己撰写和翻译的学术论文、论证报告等文章共68篇100万字,供厂里的年轻人们学习。2011年开始,他与老伴儿共同编写了兵器科普文集《战神火炮》,并将该书赠送给学校、社区、企业等有需要的地方,为国防教育贡献着力量。

同时,于正心也多次应邀到机关、学校、企业宣讲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为先锋道社区党员群众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开启新征程、实现中国梦”等专题宣讲,配合社区向居民宣传党的重大方针政策,受到广大青年、党员、群众的热烈欢迎。他也担任起“五老”报告团和青山区先锋道街道北嘉社区红色宣讲团讲师,还加入了北重老干部红色巡讲团,为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正能量奉献着余热。多年来,他开展各类讲座200多场次,为党的理论宣传工作作出积极贡献,成为人们学习的楷模。

家里的书桌上,都是于正心记录的笔记,每次接到宣讲任务,他都要根据宣讲对象的不同重新写宣讲提纲。在对年轻人的宣讲中,他总要嘱咐大家:“年轻人要把强军强国的责任担在肩上,要成为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希望年轻人不要碌碌无为,虚度一生,要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