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人才 > 人物风采

榜样力量丨胡啸 把平凡的工作做到极致

来源:包头新闻网 发布日期:2023-12-27 点击量: 348
字体:[    ]
分享到:
打印本页

提到内蒙古一机集团瑞特精密工模具有限公司的钳工胡啸,厂领导和工友们纷纷竖起大拇指。勤学肯干、技术拔尖、刻苦钻研、责任心强……一系列称赞的背后,是这位1998年出生的钳工长达5年的日夜坚守。

勤学苦练成就“硬功夫”

时间回溯到2018年7月,毕业于包头职业技术学院的胡啸怀着对前途的无限憧憬,入职内蒙古一机集团。在工友们眼中,胡啸表现出了与其他学徒截然不同的职业特点。“钳工最重要的是手感,手工加工精度的极限能够达到头发丝直径的1/5,所以研磨零件时一定要拿着劲、用巧劲。胡啸天分不高,但是他特别能吃苦、能学习,3年时间他工作台下面厚厚的绿漆,已经被磨出了两个黑黑的水泥脚印。”胡啸连续数天吃住在厂里,反复练习寻找那无法言说的“手感”,让国家技能大师也是他的师傅鄂庆文记忆犹新。

胡啸在比赛中

勤思苦干不仅体现在平时学习训练中,更是带到了工作中。2020年2月12日晚上,胡啸和工友们接到紧急任务,研制生产口罩机和防护服压条机。但口罩机、压条机是大家从来没有接触过的陌生领域,并且大部分的零部件都属于自研自制,这对胡啸和工友们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为此,胡啸和工友们抱起铺盖直接住进了车间,全身心投入到口罩机和防护服压条机研制中。

研制中,鄂庆文带着胡啸调试口罩机产线上的超声波焊机。鄂庆文说:“超声波焊机在连续使用中会产生高温,影响生产线的稳定运行。”胡啸二话不说,钻进焊机旁的狭小空间一探究竟。这是一个特别窄的夹缝,身高1米7的胡啸身子都转不开,只能躺在生产线上,蜷缩着全身进行研究排查。1次,2次,3次……夜深人静,胡啸第11次钻进生产线,他终于想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不一定要抑制高温的产生,把高温的零部件快速冷却也可以让生产线保持顺畅运行。胡啸立即在超声波焊机旁架起工架,安装上散热的大功率风扇,瞄准高温点,再次调试运行,问题迎刃而解。鄂庆文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钳工行当就需要这种持之以恒的工匠精神!”

历经13个白天黑夜,经过胡啸和工友们的不懈努力,6天内完成633项自制件生产。2月25日,3台医用防护服压条机试制成功,交付一机集团综企公司开始试制医用防护服,2月29日,医用防护服成功实现批量试生产,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了军工力量。

刻苦钻研铸就梦想

“胡啸是个有心人,他善于反思,动手能力也很不错,许多毕业就工作的技工其实做不到这一点。”鄂庆文这样评价。的确,胡啸在历年的工作中将所思所学尽数转化为了实践成果,体现出了他超乎于常人的执行力和创新潜力。

得知“喜迎二十大 建功新时代”包头市首届“工匠杯”职工职业技能比赛设置了钳工项目时,胡啸第一时间报了名:“不比一比怎么知道自己的水平?与高手较量才能突破技能瓶颈。”

2022年5月伊始,胡啸开始了“闭关训练”。为了不影响工作,也为了增加练习时间,胡啸吃、住都在车间里,困了就睡在操作台旁的不锈钢躺椅上,手上的茧子长了又掉,虎口上的伤口也越来越深。

2022年7月27日,包头职教园区,首届“工匠杯”职工职业技能比赛钳工竞赛现场呈现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胡啸画线、钻孔,严格按照平时训练的步骤和要求,一丝不苟操作。30摄氏度的气温,豆大的汗珠不断滴落到工作台上。6个小时到!胡啸交出了精度高达0.02毫米、由5个零件组合而成的旋转组合体工件。0.02毫米是什么概念?相当于头发直径的1/3。大赛钳工裁判长杨红波拿着胡啸的作品,反复查看:“严丝合缝,趋于完美!”在这场高手云集的大赛中,胡啸获得钳工组冠军。

“我想把竞赛的精神带到我的工作里,努力把自己手中的零件、装备制造好,努力成为一名大国工匠。”这是获得冠军之后胡啸给自己提出的新要求。胡啸坦言,“冠军”称号既是压力,更是前进的动力。“我身边有许多优秀的工友,他们也能担得起这一荣誉。如果说对‘工匠精神’一词有什么理解的话,我觉得,工匠精神就是把平凡的工作做到极致。”

鲜花和掌声过后,胡啸又恢复了备赛前的沉着,回归到繁忙而又紧张的生产工作中。面向未来,他对自己充满信心:“我希望能够不断磨砺自己的技能、突破自己,继续为大国工匠的梦想矢志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