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人才 > 人物风采

榜样力量 | 雷丙旺:守大国重器 铸大国之梦

来源:内蒙古科技报 发布日期:2025-01-06 点击量: 5
字体:[    ]
分享到:
打印本页

雷丙旺是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中国兵器首席科学家,我国极端金属挤压技术的开拓者,扎根边疆地区国防特大型企业工作37年,长期从事金属成形制造装备与工艺研究工作。他不计个人得失,勇于创新,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研制出我国极限制造的大国重器—3.6万吨黑色金属垂直挤压机,填补了国内空白,实现了超(超)临界电站核心管道和航空发动机高压涡轮盘粉末合金棒材的中国制造,开发出成套关键技术,取得一系列原创性成果,促进了产业的军民融和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破局者:让“大国重器”掌握在自己手里的“挑战者”

雷丙旺作为国家科技重大科技专项“3.6万吨黑色金属垂直挤压机及工艺研究”的课题组长,秉承着“不能让外国人小看我们”的信念,带领清华大学等国内20余家单位组成的课题组,向极端制造发起挑战,成功攻克巨型挤压装备和大口径厚壁无缝钢管极端挤压工艺两大技术难题。仅用三年时间,就完成国外同类设备七年的工作量。2009年7月13日,3.6万吨黑色金属垂直挤压机热试车一次成功,挤压出第一支大口径厚壁无缝钢管,2010年10月完成高合金耐热钢大口径厚壁无缝钢管工艺试制,实现批量生产。

“立大事者,不惟有坚韧不拔之志,亦必有凝聚英才共图伟业之举。”面对外国的技术封锁,雷丙旺重任在肩,组建了清华大学等国内20余家参加的业内优势团队,汇聚了重型装备、液压驱动、挤压工艺、润滑技术等领域的顶尖科研人才,为国产垂直挤压机研发制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单调枯燥的生活,雷丙旺从未动摇,坚持不懈一路向前。作为负责人,带领项目团队,紧盯重大节点和核心技术细节,以“决策零失误、问题零容忍”为座右铭,在国内技术积累薄弱的情况下,成功突破压机设计、大型铸锻件制造、大尺度超重机架钢丝预应力原位缠绕、主油缸制造、超重机架整体安装、超大液压系统安装调试、设备安装调试等技术关键,开发制造出当时世界最大的3.6万吨黑色金属垂直挤压机,铸就万吨级装备制造的中国奇迹,打破了美国Wyman-Gordon公司长期以来的独家技术垄断,创造了多项世界第一。3.6万吨黑色金属垂直挤压机的问世,标志着大型构件剖分-钢丝缠绕预应力组合技术在大型设备上实现了工程化,为解决巨型装备极端制造能力不足的问题走出了一条新路,整体技术水平国际领先,对促进我国制造业的振兴和制造能力的跨越式发展意义重大,被列为我国新时期十大标志性装备之一。

这个“大国重器”的成功研制表明,中国从此打破国外垄断,具备为超临界、超(超)临界发电设备制造等提供关键零部件的能力。同时,该成果还为西安阎良4万吨模锻压机、江苏昆山3万吨模锻压机研制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由此可设计制造6万吨、8万吨,乃至10万吨的液压机,支撑我国重型压机的跨越发展。

2014年,北重集团圆满完成南通电厂百万千瓦机组四大管道P92国产化示范工程,标志着国产超(超)临界机组四大管道高端耐热钢大口径厚壁无缝钢管技术全面突破,挤压生产的P92大口径厚壁无缝钢管成为国家能源局确定的国产化示范产品,每年为国家节约高端管材采购资金40亿元,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2015年,“3.6万吨黑色金属垂直挤压机成套装备与工艺技术研发及产业化”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18年,“3.6万吨黑色金属垂直挤压机成套装备与工艺技术研发及产业化”获得有“中国工业奥斯卡”之美誉的中国工业大奖表彰。

扩局者:让“大国重器”裂变创新核能的“领头羊”

面对3.6万吨黑色金属垂直挤压机研制的巨大成功,雷丙旺始终保持着冷静。他深知,谋长远,才能干大事、成大事,激烈的国际竞争永远没有尽头,只有依靠科技创新,不断深挖挤压工艺,不断拓展挤压的材料品种,才能让大压机在高端难变形合金材料领域“大显神通”,裂变技术创新核能量,把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在接下来的几年中,雷丙旺围绕3.6万吨黑色金属垂直挤压机,直面国外企业的倾销打压,以提升国际竞争能力为目标,带领团队走上了一条新工艺、新产品创新之路。

2015年,北重集团与工信部签订国家强基工程《超超临界火电机组P92大口径厚壁无缝钢管工程项目》,显著提升P92大口径厚壁无缝钢管的国际竞争能力。此后,北重集团又先后中标句容电厂等建设项目,实现了国家超(超)临界火电站四大管道所需管材全部国产化的目标,彻底扭转了国家超(超)临界火电站建设所需P92管材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不仅提升了企业高端管道的市场业绩,还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涡轮盘被称为航空发动机的皇冠,是航空发动机中最关键的核心部件。然而,材料不过关的问题却长期制约着我国航空发动机性能的提升,当时我国粉末高温合金材料体系和发动机用粉末盘制备工艺与欧美接近,但由于受到设备条件限制,粉末盘关键制备工艺之一的大变形量挤压开坯技术一直无法实施。

一边是国家航天发展的需求,一边是现实技术水平的差异,雷丙旺感受到了莫大的压力。“困难乃见才,不止将有得”。雷丙旺凭借自己丰富的冶金技术经验,决定创新大压机的挤压工艺,为国产航空发动机用涡轮盘生产高性能、高可靠性、长寿命的粉末高温合金材料。他在攻关过程中不断优化工艺,克服了试制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实现了这一技术的跨越式发展。现在,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继美国和法国之后,第3个能够挤压航空发动机高压涡轮盘用大规格粉末高温合金棒材的国家,在重型挤压技术领域占据世界一席之地,具备了同国外竞争的实力,形成该领域世界级“三足鼎立”。

为了突破核心技术,推动产业军民融合深入发展,雷丙旺探索的脚步不曾停歇。他突破了电站用关键材料重型挤压技术,依托3.6万吨挤压机,首创了超超临界机组高品质P92大口径厚壁无缝钢管制造方法,挤压的P92大口径管材成功应用于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结束了国内电力行业高端大口径管材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在世界上率先突破了G115马氏体钢大口径管材制造技术,支撑起国家630℃燃煤机组“珠穆朗玛峰”工程,打造了国际电站耐热合金大口径管材的行业领先者。至2023年,挤压生产的P92大口径厚壁无缝钢管已应用168台超超临界火电机组,从完全依赖进口到市场占有率85%以上,获评2024“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

不懈的砥砺奋进,重型挤压技术从无到有,从有到优。2024年5月21日,“大型难变形金属件重型挤压制造关键技术与应用”通过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技术复杂、难度大、创新性强,具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成果广泛应用,解决了国家关键领域的重大需求,显著促进了行业技术进步,取得了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大直径粉末高温合金镦粗-挤压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固局者:让“强军首责”落地生根的“追梦人”

兵者,国之利器。武器装备是军队现代化的标志,也是现代战争的制胜之本。北重集团作为国家重要的火炮研发生产基地、国家高强韧炮钢研发生产基地、国家大中口径火炮动员中心,承担了大量的科技攻关项目和国家高新工程任务。雷丙旺主持多项防务产品科研工作,推动炮钢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他带领团队取得的成果,如今已成功批量应用在研在役装备上,产生了巨大的国防、经济效益。

“作为军工人,强军梦就是强国梦,科技强国首先要履行强军首责。在高强度炮钢的科研领域,我愿以毕生心血去完成这一梦想。”雷丙旺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初心。他参加了国家某重点型号炮钢的研制工作,他主持开展采用直接还原铁冶炼中、高强度炮钢试制工作中,提出了军用海绵铁的技术标准和炉料配料工艺,并对工艺参数进行优化,通过了总装备部主持的《采用优质海绵铁冶炼高强韧炮钢》定型审查,该项目不仅首创了采用海绵铁冶炼高强韧炮钢的工艺方法,更重要的是解决了军品冶炼原材料的稳定供应问题。他主持开展的“WHF法倍尺锻造炮尾毛坯”项目研究,首创了WHF(宽平砧、强压法)直接拔长倍尺锻造工艺法,突破几十年沿用的传统工艺方法,大大提高了材料利用率和生产效率,取得国防发明专利。他主持开发的三代炮钢(火炮身管毛坯)制造技术,身管毛坯强韧性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保证了1999年以来历次国庆阅兵。

三十七年的辛勤耕耘,换来了沉甸甸的收获。雷丙旺作为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2项和第六届杰出工程师奖。授权发明专利28项、发表论文50余篇。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被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获评国务院“中央企业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他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为技术进步和产业创新做出了突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