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人才 > 人物风采

榜样力量 | 张春阳:守护“生命禁区” 播撒生命希望

来源:内蒙古科技报 发布日期:2025-01-13 点击量: 6
字体:[    ]
分享到:
打印本页

从儿时亲眼看着父亲不辞辛劳精心为患者治病开始,他便立下志愿:长大以后要做像父亲一样救死扶伤的好医生。他从医30载,以仁心博爱的医者情怀在大脑这一“生命禁区”播撒希望,救治生命,使众多危重患者重获新生。他就是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张春阳。

1989年从医学院毕业后,张春阳成为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一名神经外科医生。30余年来他始终坚守在临床一线,加班加点是他的工作常态,睡梦中被电话唤醒即刻来院参加抢救已习以为常,通常完成一个通宵手术,第二天清晨再用冷水洗把脸又照旧投入到正常的诊疗工作中。

神经外科病人危重紧急、病情进展急骤凶险、死亡率、致残率高,为了让身陷病痛的父老乡亲们能早日解除痛苦,张春阳一直带领着全科医护人员,努力让神经外科走上迅速发展的道路。

科室由曾经的8张固定床位扩大到如今的近90张;从最初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必死无疑,到现在开颅病人术后几天就能行动自如;从最基本的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到如今的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发展可谓日新月异。

他带领科室人员不断了解专科新知识、新技术,并结合实际不断应用于临床,并逐步引进了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血管数字剪影机、术中电生理检测、术中多普勒超声刀、脑电图等设备,大幅提升了医疗救治水平。

他所在的神经外科已发展成为内蒙古自治区神经外科领先学科,拥有神经介入、神经血管、神经肿瘤、神经功能、神经内镜、神经重症等诸多亚专业组,无论是手术技巧还是科研水平都呈现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繁荣局面。

2003年7月中旬,细雨蒙蒙,3岁的孩童在玩耍中不慎踩空,头部重重摔倒在地,病情危重。送到医院已是晚上7点多,张春阳接诊后,通过充分评估病情,认为孩子需立即进行手术。科室医护人员着手进行术前准备及手术计划,在与家属充分沟通后,紧张而严谨的手术在无影灯下进行着。

手术很顺利,术后在ICU里继续观察治疗。张春阳整夜都守候在办公室,时刻观察着孩子的病情变化,直到凌晨5点,在看到孩子的病情稳定后,他才沉沉睡去。在他眼中,这个孩子不仅仅是一个宝贵的生命,更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幸运的是,后续的治疗一切都很顺利,孩子在ICU和神经外科护理团队的精心护理下,逐渐恢复意识,生活也逐渐能够自理。

白衣天使心中有爱,稚嫩孩子眼里有光。看着这名孩子憧憬美好未来的眼神,医护人员感到所有的努力与坚持都是值得的。万物皆有裂隙,那是光进来的地方。每一位病人都经历过疾病的痛苦,在那些痛苦的时刻,需要爱的温暖和光的照亮。每一位有温度的医者,都尽力地在病人的人生裂隙中注入微光。

3个月后,家长带着孩子再次来到这个拯救他的医院。这次,他们是来为孩子修补颅骨的,为他手术的,仍是当初给他第二次生命的手术团队。出院前,孩子的家长带着一面锦旗来到神经外科医生办公室,向张春阳团队致以崇高的感谢。锦旗上书写的“细心诊治尽心尽职,医德高尚温暖人心”闪闪发光。

张春阳从事神经外科工作30余年,对生长发育期骨损伤固定技术方面有深入研究,在该领域主持完成国家自然基金项目4项,省市级基金项目26项,部分研究成果已应用于临床,并因此获批内蒙古自治区骨组织再生与损伤修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熟练掌握神经解剖和各种神经外科手术入路,擅长颅底肿瘤和脑血管病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对老年亚急性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手术术式进行改良,积累了1200余例的手术经验,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术后并发症,取得了良好的手术效果。共计完成各类神经外科手术5000余例。

张春阳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内蒙古自治区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先后获得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内蒙古自治区“优秀医师”、内蒙古“草原健康卫士”、包头市“鹿城英才”、包头市“5512”工程领军人才、包头市名医人才等荣誉称号。从儿时亲眼看着父亲不辞辛劳精心为患者治病开始,他便立下志愿:长大以后要做像父亲一样救死扶伤的好医生。他从医30载,以仁心博爱的医者情怀在大脑这一“生命禁区”播撒希望,救治生命,使众多危重患者重获新生。他就是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张春阳。

1989年从医学院毕业后,张春阳成为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一名神经外科医生。30余年来他始终坚守在临床一线,加班加点是他的工作常态,睡梦中被电话唤醒即刻来院参加抢救已习以为常,通常完成一个通宵手术,第二天清晨再用冷水洗把脸又照旧投入到正常的诊疗工作中。

神经外科病人危重紧急、病情进展急骤凶险、死亡率、致残率高,为了让身陷病痛的父老乡亲们能早日解除痛苦,张春阳一直带领着全科医护人员,努力让神经外科走上迅速发展的道路。

科室由曾经的8张固定床位扩大到如今的近90张;从最初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必死无疑,到现在开颅病人术后几天就能行动自如;从最基本的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到如今的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发展可谓日新月异。

他带领科室人员不断了解专科新知识、新技术,并结合实际不断应用于临床,并逐步引进了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血管数字剪影机、术中电生理检测、术中多普勒超声刀、脑电图等设备,大幅提升了医疗救治水平。

他所在的神经外科已发展成为内蒙古自治区神经外科领先学科,拥有神经介入、神经血管、神经肿瘤、神经功能、神经内镜、神经重症等诸多亚专业组,无论是手术技巧还是科研水平都呈现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繁荣局面。

2003年7月中旬,细雨蒙蒙,3岁的孩童在玩耍中不慎踩空,头部重重摔倒在地,病情危重。送到医院已是晚上7点多,张春阳接诊后,通过充分评估病情,认为孩子需立即进行手术。科室医护人员着手进行术前准备及手术计划,在与家属充分沟通后,紧张而严谨的手术在无影灯下进行着。

手术很顺利,术后在ICU里继续观察治疗。张春阳整夜都守候在办公室,时刻观察着孩子的病情变化,直到凌晨5点,在看到孩子的病情稳定后,他才沉沉睡去。在他眼中,这个孩子不仅仅是一个宝贵的生命,更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幸运的是,后续的治疗一切都很顺利,孩子在ICU和神经外科护理团队的精心护理下,逐渐恢复意识,生活也逐渐能够自理。

白衣天使心中有爱,稚嫩孩子眼里有光。看着这名孩子憧憬美好未来的眼神,医护人员感到所有的努力与坚持都是值得的。万物皆有裂隙,那是光进来的地方。每一位病人都经历过疾病的痛苦,在那些痛苦的时刻,需要爱的温暖和光的照亮。每一位有温度的医者,都尽力地在病人的人生裂隙中注入微光。

3个月后,家长带着孩子再次来到这个拯救他的医院。这次,他们是来为孩子修补颅骨的,为他手术的,仍是当初给他第二次生命的手术团队。出院前,孩子的家长带着一面锦旗来到神经外科医生办公室,向张春阳团队致以崇高的感谢。锦旗上书写的“细心诊治尽心尽职,医德高尚温暖人心”闪闪发光。

张春阳从事神经外科工作30余年,对生长发育期骨损伤固定技术方面有深入研究,在该领域主持完成国家自然基金项目4项,省市级基金项目26项,部分研究成果已应用于临床,并因此获批内蒙古自治区骨组织再生与损伤修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熟练掌握神经解剖和各种神经外科手术入路,擅长颅底肿瘤和脑血管病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对老年亚急性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手术术式进行改良,积累了1200余例的手术经验,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术后并发症,取得了良好的手术效果。共计完成各类神经外科手术5000余例。

张春阳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内蒙古自治区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先后获得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内蒙古自治区“优秀医师”、内蒙古“草原健康卫士”、包头市“鹿城英才”、包头市“5512”工程领军人才、包头市名医人才等荣誉称号。